麦西热甫,又称麦西来甫,“麦西热甫”源自阿拉伯语,意为“聚会、场所”,维吾尔语则是“欢乐的歌舞聚会”之意。它是一种舞蹈和娱乐活动形式,指有众多人员参加以歌舞为主的大型自娱自乐活动。
麦西热甫广泛流传在新疆各维吾尔族社区,其表现形态丰富而多样,是实践维吾尔人传统习俗和展示维吾尔木卡姆、民歌、舞蹈、曲艺、戏剧、杂技、游戏、口头文学等的主要文化空间,是民众传承和弘扬伦理道德、民俗礼仪、文化艺术等的主要场合,是维吾尔传统节庆、民俗活动的重要部分。
麦西热甫有许多类别,比如有“节日麦西热甫”、“喜庆麦西热甫”、“迎雪麦西热甫”、 “青苗麦西热甫”、“丰收麦西热甫”。与场合有关的,如“客厅麦西热甫”、“迎宾麦西热甫”;从艺术形式上分为“歌舞麦西热甫”、“游戏麦西热甫”、“说唱麦西热甫”等等。
各地表演的内容、形式和规模也有差异,如哈密“阔克麦西热甫”,融入皑皑白雪、纯净河水、无垠戈壁、白杨绿柳、哈密木卡姆,风格独特。一般初冬瑞雪之际举行仪式,以“投雪信”游戏开始。雪信,投到谁家,这家就有幸地要向乡亲们宣布举办麦西热甫的信息。在邻里帮助下,作承办麦西热甫的准备,从瑞雪开始持续到来年初春:先育小麦“阔克”,就是育小麦“青苗”。选出小麦良种放在葫芦里,作虔祈祷。待小麦发出约20厘米的青苗嫩芽,周围用白色荆棘扎爆米花,象征端雪,起名叫“阔克小姐”;接着,打扮“小姐”,用花朵环绕,上方以对视的公鸡和母鸡小模型装饰,象征生命生机勃勃;第三步是把胡萝卜和土豆切成3个圆形小段,每段周围扎上葡萄干,再插在木棍上固定,这叫“杜夏布”,象征3个灿烂的太阳。最后,主持者手持“杜夏布”,宣布“阔克麦西热甫”开始。在悠扬的艾捷克和手鼓的伴奏下,演唱开始,男女老少加入狂欢的队伍,欢乐进入到高潮。
“刀郎麦西热甫”的是南疆麦盖提县、阿瓦提县、莎车县、巴楚县等地区维吾尔族的文化奇葩,表现了刀郎人的豪爽、热烈、奔放性格。表演时可男女一起歌唱舞蹈,反映他们情理通达、宽怀包容的胸襟。在艰苦的地方,艰辛的生活中,在精神寂寞的时候,“刀郎麦西热甫”总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刀郎麦西热甫”先天的淳朴奔放,铸造了刀郎人的阳刚和粗犷。
“刀郎麦西热甫”表演开始,歌手在悠扬婉转的刀郎艾捷克、刀郎热瓦普、卡龙琴声和手鼓声中,开始唱序曲,一对对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随之伴奏音乐节奏加快,歌声越来越大,舞步越来越紧,他们的动作像是狩猎活动,动作激烈,频频旋转,仿佛与野兽搏斗。这种舞蹈铭刻着刀郎人古老狩猎活动的印痕。歌舞尽兴完,别具风情的游戏开始。“判官司”出场了,不论是谁违反和破坏麦西热甫秩序,都要根据问题的轻重程度,宣布和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并当场执行。
吐鲁番《开依提麦西热甫》风格与众截然相异。“开依提”意为“惩罚”或“指出、指明”。“麦西热甫”意为“聚会”、“集会”。《开依提麦西热甫》指群众性的民间传统娱乐聚会,它集游戏、曲艺、音乐、舞蹈于一体,融进了演唱,乐器、舞蹈,和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人们常在空闲季节,在节日、婚礼宴会等场合举行表演活动。它用讲笑话、唱歌、跳舞的艺术形式,来模拟各类民事纠纷、调解、仲裁等情景,来反映民间的现实生活。《开依提麦西热甫》在吐鲁番地区广为流传,群众参与性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活动。《开依提麦西热甫》是勤劳、勇敢、聪明的吐鲁番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吐鲁番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麦西热甫在新疆多达百余种,目前保留下来的仅有30多种,其他都已经失传,属于濒危和保护的重要对象。2010年11月15日,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麦西热甫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决议。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阿瓦提县、阿在苏市、哈密市申报,经国务院批准,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麦西热甫
田间地头的麦西热甫
刀郎麦西热甫表演(网)
农民的刀郎麦西热甫活动(网)
编号: Ⅹ-49
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阿克苏市、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哈密市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