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上午,本届运动会花炮项目决赛现场,广西队与北京队难分胜负。 王京广摄
河南队选手刘风光在男子单蹴项目比赛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结晶。如今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舞台上,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谱写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乐章。
花炮:民族风 国际范
“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称英豪。”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于广西、贵州、湖南等地的民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抢花炮在当地受欢迎的程度。主持人宣布抢花炮开始后,会将红炮圈放在铁炮的筒口上,然后点燃火药把红炮圈射向高空。红炮圈划出一道弧线下坠,选手争先恐后地抢夺,全场气氛极其热烈。
如今,这项对抗激烈、趣味性强的古老运动,随着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脚步,走出大山,走向全国。第三届运动会上,抢花炮成为竞赛项目,第七届运动会前正式更名为花炮。走上赛场的花炮,在规则上融合了足球、篮球、橄榄球等比赛理念和规则,更具时代感。由于花炮的比赛过程类似橄榄球运动,因此这项活动也被称为“中国式橄榄球”,颇具“国际范”。
广西代表团花炮队教练谭毅谋曾作为运动员参加了3届运动会,又作为花炮教练员参加过4届运动会。在他看来,比赛规则的完善加快了花炮这项运动的推广步伐。
成为运动会比赛项目后,花炮比赛进行了很多改进。传统的抢花炮不限人数,也不分队伍,属于单打独斗。改革后的花炮比赛,以队为单位,运动员手持花炮,通过奔跑、传递,将花炮投入对方的花篮得分,属于团队作战。在第六届运动会上,花炮比赛使用的直径5厘米的小铁箍改为直径14厘米的彩色橡胶圆饼,让比赛更具公平性和观赏性。同时,花炮的发射器也进行了改进,将火药发射改为电动发射,使比赛更安全。
“抢花炮一开始在南方地区开展得比较好,规则的完善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安全性和公平性,越来越多的北方队伍也加入进来,并且取得好成绩。”谭毅谋说。在第九届运动会上,北京队就战胜花炮强队广西队,夺得一等奖。本届运动会上,共有北京、重庆、河南、广西、宁夏、西藏、广东、云南等8支队伍参与花炮项目的角逐。
高脚竞速:骑在“马”上 健步如飞
9月11日,秋雨来袭。原定于上午举行的男子高脚2×200米接力复赛延期至下午。雨后场地湿滑,给参赛选手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最终,湖北队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决赛。
高脚竞速原名为“高脚马”,也叫“竹马”,流行于湖广等地,原本是土家族、苗族群众在雨季代步、涉水过浅河的工具,也是京族用来在海边涉水捞虾捕鱼的工具。在第七届运动会上,高脚马被列为竞赛项目,并根据其特点定名为“高脚竞速”。
湖北代表团高脚竞速教练员孙传清是第三次参加全国运动会。2000年,他带队参加了在湖南吉首举办的“吉么列”(土家语,意为“高脚马”)邀请赛。结合此次比赛,他对竹马的教学和训练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授体系。后来,他又将高脚竞速引入校本课程,并定期前往山区中小学校授课。
多年来,孙传清培养了谭喆、陈芬等一批优秀高脚竞速运动员。2007年,谭喆在第八届运动会上夺得4块金牌,实现了高脚竞速个人金牌“大满贯”。2015年,在第十届运动会上,孙传清带领队员们一举夺下5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同时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凭借在高脚竞速上的出色表现,2017年,陈芬被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破格录用为专任教师。“高脚竞速很有趣,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项目,使它传承下去、推广出去,能走向世界。”陈芬说。
民族健身操:力与美的结合
当大屏幕上显示北京队获得9.558分时,站在等候区的北京队民族健身操选手喜极而泣。
9月13日,本届运动会健身操第二轮规定套路比赛在郑州市体育场落下帷幕。经过两轮角逐,北京代表团民族健身操队以显著优势获得一等奖。
“我们追求的不仅是第一名的成绩,更是心中的完美,而我们做到了!”北京队队长李畅说。
我国各民族的健身活动各具特色,或柔美或奔放,或欢快或温和。民族传统舞蹈元素与现代健美操相遇,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族健身操。在全国各地,特色鲜明的民族健身操已成为广场健身活动的重要内容。在2015年第十届运动会上,民族健身操被列为竞赛项目。
去年9月,北京代表团从中央民族大学选拔民族健身操运动员,并通过初试、面试以及试训的层层筛选,最终选拔出18位参赛选手备战此次运动会。
民族健身操规定套路时长3分30秒(±10秒),共有56个八拍。套路创编上融合了维吾尔、蒙古、傣、土家、藏等20多个民族的舞蹈元素,将民族舞蹈的柔美与健身操的力度自然、流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动作的健、力、美。
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勃发的状态,赛场上,北京队选手活力十足,观众掌声热烈。“精神风貌好,动作准确规范,队形精准到位。”李畅如此评价团队的表现。
蹴球:“用脚踢的斯诺克”
蹴球,又称“踢石球”,是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蹴球比赛在一块正方形平整土地上进行,参赛者脚跟着地,脚掌触球,用力蹴球,击中对方球或把对方球击出场外得分。蹴球的比赛规则颇有几分台球的“影子”,因此又被称为“用脚踢的斯诺克”。从1999年第六届运动会起,蹴球被列入比赛项目。
本届运动会蹴球比赛赛程长达8天,27支代表队一较高下。与其他项目热闹的赛场不同,蹴球的比赛现场静悄悄的,只有清脆的蹴球碰撞声不时响起。真是“不敢高声语,恐惊赛中人”。
在分组循环赛女子单蹴中,河北队员赵佳美遇到了强劲对手——福建队男女混合双蹴一等奖得主钟金雪。赵佳美发挥得不错,双方比分始终咬得很死。钟金雪起脚击球干净利落,在比分上形成压制。
“稳住,稳住,看准了再发力!”河北队蹴球教练张宏磊在场边不断给队员鼓劲儿。
张宏磊是衡水学院的教师,参加了4届运动会,见证了河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助力打造民族体育强省,2001年,在河北省民宗厅的大力支持下,衡水学院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纳入社会体育培养范围。
“近年来,我们学院把民族传统体育引进课堂。”张宏磊说,“从蹴球开始,学院又陆续把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秋千、陀螺、独竹漂等多个项目引进课堂,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
虽顽强拼搏,赵佳美终究难敌对手。但她并不沮丧。“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能让我更好地提高!”赵佳美说。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