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京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京族食俗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杨迪 2017年11月22日 阅读量:

  万人餐是京族人民的宴客餐,在农历六月初九这一天,和“迎神”活动一起拉开整个哈节的序幕。万人餐所需饮食数量庞大,一般由村里生产小组组长负责购买原料,请附近的饭店帮忙加工,或者直接从外地请整个团队到哈亭厨房进行现场加工。此外,还有附近村镇上的高中生、大学生充当哈节志愿者负责万人餐相关事宜。2012 年澫尾哈节万人餐上的饮食由饭店负责加工后送往现场,餐桌上的主食有米饭、玉米粥、薯巴粥,副食有杀虫冬瓜汤、瘦肉腐竹、春风正卷(即春卷)、酸甜排骨、金鸡报喜(即白切鸡)、五花扣肉、追水工兵(即大虾)、京族粉丝、沙虫腰果、飞鱿嬉海(即鱿鱼),饮料有米酒、白酒、苹果醋、橙汁、啤酒等。2013 年则是请外地人到哈亭厨房及其周边空地进行现场加工,餐桌上主食和2012年一样,副食根据 2013 年京族哈节万人餐菜谱,分别有名为澫尾藕汤、绿色油菜、瘦肉腐竹、京族炒粉、金滩土鸡、酸甜排骨、沙虫腰果、发财猪手、渔家香扣(即扣肉)、京岛红鱼、江平红虾等菜肴,酒水大致和 2012 年相同。京族哈节万人餐采取10人一席、凭票就餐的方式,餐票可以现场购买,也可以依靠熟人赠送,一般每张餐票100—200元。万人餐就餐地点在哈亭周围,整个场地分为六区,共120桌;就餐时间从当天中午十二点开始到下午四点结束;就餐人员除了包括京族本地人及其宴请的亲戚朋友之外,还有政府官员、游客以及到当地调研的学者专家;就餐过程中,人们在享受京族特色美食的同时不忘互相敬酒,彼此交流感情,其乐融融。

京族地区的水产品(摄影:刘军)

  农历六月十三、十四日是澫尾村京族哈节乡饮的日子,乡饮又称“坐蒙”,是全体村民的集体聚餐。“蒙”是京语“托”的意思,即可以盛放食物的小木托。据说以前京族民众在乡饮的时候习惯用这种小木托代替桌子盛放食物和饮料,人们围坐在木托周围边听哈边享受美食,故有“坐蒙”一说。如今,乡饮所用的“小木托”已被圆形大木板所取代,这种“大木板”实际上就是去掉“桌脚”的桌子,乡饮的时候,人们习惯盘腿围坐在木板旁边就餐。澫尾哈亭亭规对参加哈节乡饮的人员有严格的规定:哈节的乡饮活动,族内20岁以上的,分家立灶的男性户主,就要参加哈节出桌筵席。如有困难,不宜出桌者,要报哈亭领导准许;当族内女性,按传统惯例不许参加哈节筵席。其他外来女性宾客,可安排入席,但要衣着整齐、文雅;哈亭是灵神圣地,凡有孝在身人员,不许进亭烧香、入席(坐蒙)。如有戴孝来亭的参观者,只能在亭中“封庭杆”以外观看。哈节乡饮的地点在哈亭正堂两旁的左右龙庭。哈节乡饮的座位安排颇有讲究,据《防城越族情况调查》记载:“哈亭正堂两旁筑有三级顺次高低的地台(或地板),到唱哈时各人便按照自己的年龄长幼和捐钱多少分别高低就坐。”如今,哈亭里面“三级顺次高低的地台”已经拆除,“捐钱”买座位的情况也已经消失,但在哈节乡饮开始之前哈亭事务委员会仍按照辈分的高低安排好每张桌子入席的户主,并用红纸写好姓名贴在桌子附近的墙壁或柱子上,参加乡饮的人则对号入座。“头桌”安排在哈亭左昭右穆神位的前面,是最靠近神台的位置,供哈头和哈节期间的神事人员享用。1、2 两桌和头桌仅一墙之隔,主要供哈亭亭长、副亭长、村干部和哈节乡饮所宴请的贵宾享用。3、4 桌之后的桌子皆按入席人员辈分的高低从里到外排列。基本上每六位户主为一桌,一桌当中的每三位户主轮流负责“出桌”,轮到“出桌”的三位户主在当天需从家里带上六种菜肴和新鲜水果,所带的菜肴不能有汤,不需要带米饭。’

参考资料:徐少纯:《京族饮食习俗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