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目前关于鄂温克族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为贝加尔湖起源说,另一种为兴凯湖起源说。
贝加尔湖起源说由吕光天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主要依据为考古发掘。在色楞格河左岸上班斯克村对面的佛凡诺夫山上,考古人员发现一个人体骨骼,其衣服上带着数十个闪闪发光的贝壳制的圆环,圆环所在位置与鄂温克人胸前所戴串珠以及萨满巫师的法衣上缀饰的贝壳圆环的位置完全一样。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死者的一些白玉制的大圆环与17至18世纪鄂温克人古代服装上的圆环毫无差别。由此证明,最迟在铜石器并用时代,鄂温克人的祖先已居住在贝加尔湖一带。从铜石并用时代贝加尔湖沿岸居民的服装和鄂温克人服装的附属品——围裙样式的相似之处,可以看到现代鄂温克人和铜石并用时代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居民在族源上的直接亲属关系。这一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吕光天先生的《鄂温克简史》(出版于1983年)
兴凯湖起源说由鄂温克族历史学家乌云达赉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乌云达赉以古地名学考证见长,并以此为突破口,结合对历史文献的重新考证和破译,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称呼,如“鄂温克”、“索伦”、“乌素固”、“弘吉剌”、“安居”、“沃沮”等古老称谓,以相关的因素连接起来,将历史碎片有机地拼接起来,理清了“鄂温克”这一称谓的历史演变过程,认定在公元前28年之前(西汉河平元年),生活在乌苏里江上、中游流域的“沃沮”人,与现今的鄂温克人有族源关系。他分析了“沃沮”、“安居”人的历史迁徙路线,认为他们的迁徙运动“是通过横贯亚洲北部的天然历史通道进行的。这条天然历史通道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安居故地(锡霍特山脉南段和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等流域)通过长白山北麓通道,到达第二松花江西岸地区;第二段,从第二松花江西岸地区通过洮儿河、哈拉哈河通道进入呼伦贝尔;第三段,从呼伦贝尔通过音果达河、乌达河通道抵达贝加尔湖东岸地区;第四段,横渡贝加尔湖,顺安加拉——叶尼塞河通道西达叶尼塞河中、下游流域,一部分人到了鄂毕河下游东岸,北抵北极地区。这第四段通道,在贝加尔湖西岸分岔,顺勒拿河而下,至阿尔丹河口又分岔,一路东达鄂霍次克海岸,另一路抵北冰洋岸边。安居人顺着这几条大通道,将自己起源地、发祥地的文明传播到了整个亚洲北部。这是有关鄂温克民族起源地的第二种说法。这一观点将鄂温克民族的历史朝前推进了一大步,有记载的可考证史已达公元前二世纪,并将其起源地纳入满──通古斯语形成的文化地理区域。这一点,恰好与语言学家认定的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与满语为近源的状况相吻合,因而也在地缘关系上成为入情入理的文化巧合。乌云达赉的观点与干志耿、孙秀仁的学术见解相一致,也与我国文献记载的东北各族分布状况相吻合。这一方面的主要著作有乌云达赉先生的《鄂温克族的起源》(出版于2002年)。
两种学说有一共同点,就是将鄂温克族的起源地与一个大湖紧密地联系起来。两者都以鄂温克民族古老传说为推论的依据,展开自己的想象与判断。
参考资料:
1.《鄂温克族简史》鄂温克族简史编写组编,1983年。
2.《鄂温克史稿(节选)》乌热尔图,2008年4月《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