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有自已的语言,怒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长期和傈僳族相处,怒族人民普遍通晓傈僳语。怒族无自已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使用汉语。
怒族内部分为四个具有不同文化渊源和语言相异的支系。由北向南,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和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和捧打乡的怒族称“阿龙”,过去又叫“贡山怒族”。这一支系说独龙语贡山方言,属于侬语支;居住在云南省福贡县上帕镇和鹿马登乡的怒族称“阿怒”,过去又叫“福贡怒族”,这个支系多数已改用傈僳语或汉语,仅有部分人说阿侬语,属侬语支;居住在今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怒族称“怒苏”,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支系,因匹河乡过去属原碧江县,因此又称“碧江怒族”,这个支系说怒苏语,属彝语支,分三个方言;而居住在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澜沧江两岸兔峨乡的怒族称“若柔”,过去又称“兰坪怒族”或“兔峨怒族”,这个支系说柔若语,属于彝语支。
怒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四个支系却分别使用四种不同的语言。这四种语言都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语支未定。其中,怒苏语、若柔语和彝语支语言相近,而阿龙语和阿怒语与彝语支语言相去甚远,尤其是阿龙语和独龙语基本相通,是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方言。
在怒族各支系中,由于长期和周围傈僳、藏、白、汉、独龙等民族相处杂居、联姻通婚、交流来往,因此双语现象和多语现象较为普遍。怒族各支系的语言都没有相应的文字,并且不同村寨的方言亦有一定的区别。人们世世代代用口语来传承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行人际交往,交流思想感情。历史上曾一直沿袭古代“结绳记数”“刻木记事”的原始方法来记录和传递信息。
资料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