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景点主要有互助五峰山、大通宝库峡、民和娘娘天池、莲花台、七里药泉、同仁温泉等。古迹主要有黄河古渡(古称“临津渡”)、周家古杨、降唐古城(亦称“享堂古城”)、白土城(俗称“丹阳城”或“黑城”),互助县境内的威远古堡、钟鼓楼,同仁县境内的保安古城、大明石碑,大通县境内的城关镇(亦称“白塔城”)等。宗教文化遗产有佑宁寺、却藏寺、松番寺、广惠寺、会宁寺等。
五峰山
在互助土族境内,距西宁市40千米,海拔2,800多米。因五峰耸立形如举掌,因而得名五峰山。山上布满松树、杨树等乔木和大批灌木。春夏之间,满山青翠,秋深以后,色彩斑调,令人赏心悦目。山腰有三处洞穴,洞与洞之间有小道相通。洞下还有三处清泉,以澄花泉水质最佳。泉水自山腰沿石壁跌落,形成瀑布。山上还有五峰寺,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这里举行“花儿”盛会。
黄河古渡
也称临津渡,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位于黄河上游甘青两省交界处。离临津渡口向东约5公里的官亭镇,曾因在此设“官厅”,迎接来往官员而得名。隋炀帝西巡,即由此渡黄河。历史上许多商人、使者、军旅等,都曾先后取道于此进入青海。当年的临津渡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关隘,从汉朝到明、清以及近代,一直是黄河上游西进新疆、南入西藏的重要渡口,密切了内地和西域、欧洲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1988年,黄河大桥通车,古老的临津渡结束了靠船摆渡的历史,天堑变为通途。
佑宁寺
藏语全称“郭隆弥勒洲寺”,简称“郭隆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该寺由三世达赖授记,西藏第七世嘉色活佛受四世达赖和四世班禅指派,在当地信教群众协助下,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修建。清康熙年间,寺院规模宏大,寺僧达到7700人之多。属寺49座,分布在今青海省互助、大通和甘肃省天祝、肃南、张掖等县。由于属寺众多,占地规模大,且湟北地区不少寺院为佑宁寺僧人主持修建,故称佑宁寺为“湟北诸寺之母”。雍正二年(1724年),该寺因参与蒙古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被清军烧毁。雍正十年(1732年)修复,雍正帝赐额“佑宁寺”。佑宁寺在“文化大革命”中再次遭到严重损坏,今天看到的建筑大部分为改革开放后所新建。佑宁寺建筑风格融土、藏、蒙古、汉族艺术为一体,可谓多种民族艺术的结晶。殿堂中的雕塑、绘画作品,艺术价值较高。该寺在历史上名僧辈出,享誉中外。三世章嘉·若贝多杰,三世土观·罗桑却吉尼玛,三世松巴·益希班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学者。佑宁寺原有20多位活佛,其中五大活佛为土观、章嘉、松布、却藏、王佛,清代封为呼图克图,尤其是章嘉活佛,与达赖、班禅和哲布尊丹巴并称为“黄教四圣”。
参考资料:张生寅,胡芳,杨军编著《中华民族全书·中国土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