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人民大部分都生活在土壤肥沃、水草丰美的高山山麓、河谷、盆地地带,以游牧为业。我国有天山山麓、阿尔泰山南坡等五大牧场,在这样独具优势的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中,哈萨克族人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幸福生活,他们视季节变化而迁徙到最适宜放牧的牧场。
哈萨克族一般会分为冬牧场和夏牧场,他们早已总结出一整套适应环境的基本生活方式不仅适应现代社会的发挥在那,而且保存了本民族优秀的、先进的民族文化。当然,哈萨克族不仅仅依靠畜牧为生,还有一部分哈萨克族兼营农业、林业,在一些地区打猎也是哈萨克族牧民生活经济来源之一,一般情况下,哈萨克族捕获的猎物会由参与打猎者进行平均分配。
夏牧场 供图:刘军
哈萨克农牧民的牲畜主要有绵羊、山羊、牛、马、骆驼等,被称为“四大畜”,还有“四小畜”。哈萨克族被称为是马背上的民族,马不仅是哈萨克族游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骑马、食马肉、喝马奶、用马皮制作生活用品等,总之,马在哈萨克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牧区,猎鹰和牧羊犬也是哈萨克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好帮手。
哈萨克族-马 供图:郭昊
过去,哈萨克族牧区贫富分化十分悬殊,差距特别大,少数富裕的牧民(巴依)拥有成千上万头牲畜,虽然牧场在名义上是归部落所有,但实际是被为数不多的大牧主所占有。1949年10月,新疆和平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哈萨克族进入了民族平等、团结友爱、诚信互助、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期,迎来了幸福的生活。1954年11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同年先后成立了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该自治州的哈萨克族于1984年迁回新疆巴里坤地区。还有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等哈萨克族聚居地区都相继开始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人民生活逐步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在建国前,哈萨克族畜牧业发展基本上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实现合作化之后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逐步促进了哈萨克族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在党和政府“以牧为主,农牧结合”正确方针的指导和引领下,农牧区的农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哈萨克族聚居地区大力发展工业,国家大力投资。在短期内,先后建成了克拉玛依油田、独山子油田、伊犁榨油厂、布尔津面粉厂、塔城和阿勒泰的面粉厂、阿勒泰的水电厂等多处工业区,不仅促进了哈萨克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解决了一部分哈萨克族人民的就业问题。
哈萨克族聚居地区处于我国西北部,是向西开放的前缘阵地,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拉山口出境,这无疑会加速该地区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的步伐。
随着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哈萨克族聚居地区的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
参考资料:
1.帕提曼.哈萨克族民俗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哈萨克族简史》编写组.哈萨克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