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白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白族民间文学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赵彦婕 2017年11月15日 阅读量:

  白族民间文学,是白族人民主要依靠口耳相传创造的文化成果。生活在彩云之南的白族人民,有着丰富瑰丽的想象力和悠久深厚的文学传统。苍山洱海之间,是民歌的沃土,神话和传说的国度。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和故事,村头巷尾、山道田间,时时响起大本曲和白族调的吟唱。白族的民间文学,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白族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抒发了白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充分体现了白族劳动群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是白族人引以自豪的精神家园。

  多彩的白族民间文学宝库,风格独特,形式多样。按体裁来说可分散文体和韵文体两大类,散文体如神话、传说、故事、寓、童话、笑话等;韵文体如民歌(包括古歌谣、白族调、对口山歌、史诗、叙事诗等)、谚语、谜语、祭文、四句调等。

  白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数量众多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美丽动人,反映了白族先民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朴素认识,白族地区也因此享有“神话之乡”的美誉。代表作品有《开天辟地的传说》《日月从哪里来》《人类和万物的起源》《氏族的来源》《点血造人》《氏族的来源》《火烧松明楼》和《大黑天神》等等。

  居住在大理的白族人民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创造了许许多多传说和故事。故事题材广泛,从山水草木、风光名胜到历史事件和人物,以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为主题,反映了白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家乡的高尚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集中表现了白族人民独特的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代表作品有《三月街的来历》《火把节的故事》《蝴蝶会的传说》等。

  白族民歌分古歌谣、史诗、民歌、叙事长诗等多种形式。古歌谣是白族民歌中产生时间最早的形式。古歌谣词句简单,形式古朴,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白族史诗主要通过“打歌”的形式演唱和传承。打歌至今仍流传在洱源、云龙两县交界的白族村寨,鹤庆县西山、剑川县东山也有流传。白族民歌,又称白族调,白语称berpkv(意为“白曲”),是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民歌形式。白族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少白族人张口成诗,出口成调。凡是民族节庆盛会,田间地头劳动,男女青年谈说爱,都可以即兴演唱。白族调有比较固定的乐曲,格律严谨,体裁富于变化,可独唱,亦可对唱,唱时大都用三弦琴伴奏。白族调一般用白语唱,个别时候也用汉语。白族调善于通过生活细节来展开描述,想象力丰富,喜欢采取排比譬喻的艺术手法。因此,白族调是一种有着独特民族风格的民歌形式。叙事长诗是白族民间文学宝库的奇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区别于白族调的长篇民歌体——本子曲。它主要流传于大理、剑川、洱源、云龙等白族村寨。

参考资料:王锋、张云霞、杨伟林:《中国白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