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侗族 > 节日庆典  > 详细页面

侗族:“打同年”与 “斗牛”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适之 2018年01月10日 阅读量:

  在我国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侗族人民过年期间,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打同年”。这项活动有些像汉族过年的“团拜”,不同的是侗族以歌舞相拜会。庞大的“团拜”队伍,载歌载舞到达一个村寨时,该村寨的妇女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的人也要用歌声作答,此情此景,很像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一唱一和,别具风味。

  侗族民歌“耶堂”大多在春节期间演唱。侗歌主要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及贵州从江、玉屏等地。侗歌分为“耶”和“嘎”两大类。“耶”是唱跳结合的集体歌舞,无乐器伴奏;“嘎”即歌的意思,或配乐或不配乐。“耶”又分为“耶堂”和“耶补”两种,“耶补”是专用于赞颂某些事物的团体歌舞,“耶堂”作为大型节目唱跳结合的集体歌舞,多在正月举行,节奏欢快、热情奔放。届时男女分队,男队手挽手围成圈,歌时步子快捷,舞时摇手顿足,歌声洪亮,雄浑有力;女队同样围成圈歌舞,动作却轻柔优雅,声调悠扬、明朗而动听。

  节日期间,侗族人民的斗牛活动也饶有风趣。侗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斗牛这一传统娱乐活动。民间流传的《斗牛古词》中说道:“孔明天相号召娱乐,苗、侗祖宗凑银买牛,吹笙斗牛,乐而忘返。

  侗族斗牛活动,一般都在春、冬两季中的亥日进行,传说亥日是个公正日。斗牛前夜,人们把牛圈围起来,外人不准进入圈内。“斗牛迷”们则聚集在鼓楼里进行“卜螺”(卜螺,是侗家斗牛前的一种传统活动,即将两个螺和一副银耳环放入木盆里,先确定田螺分别代表两方的牛王,随即唱起“卜螺歌”,等田螺蠕动起来,互相追逐,用以预测牛王的胜负)。

  斗牛场设在两山中间的开阔地,周围插着许多竹制彩旗,竹杆上挂满五色鸡毛,竹旗之间用绳连着,严禁外人进入。待各寨牛王都到场后,即举行邀约斗牛仪式。双方相约同意后,就各自牵着牛王,打着火把,从斗牛场两端入场。这时,三声铁炮巨响,吹笙击鼓助威。牵牛者将火把往前一抛,二牛四蹄腾空,相对冲去。

  牛王在角斗中,有一碰就决胜负的,也有斗得难解难分的。每当难解难分的情况出现时,双方主人就用大棕绳套住对方牛的一只脚进行拉救。斗胜了的牛王,被牵着亮相,绕场三周。人们纷纷给牛王披红挂彩,鸣放鞭炮,以示祝贺。主人更是爱抚不已,一桶桶水酒,毫不吝惜地直往牛王身上泼去。芦笙手们鼓着腮帮,吹得左摇右摆,欢喜若狂。

  特别有趣的是,每头斗牛都被冠以美名。什么“春雷王”、“震天王”、“胜霸王”等等。每头斗牛的冠称都写在“斗牛牌”上。牌子两边或背面写有对联和斗牛诗。

  斗牛的前一两天,四村八寨的客人都来到参与斗牛的村寨赛歌做客。当斗牛活动接近尾声时,一队队客寨男青年,吹起芦笙,跳着舞步,抬着糖果去送他们中意的姑娘,而主寨的后生、姑娘们把所有客寨的人接走,给予欢迎和款待。当夜幕降临,未婚青年男女则三五成群聚集鼓楼,或谈心、或歌唱,侗族人称之为“行歌坐月”,又名“坐妹”。春节更在阿哥、阿妹心中播下了幸福、美满的种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