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擦”与“帕肯”的前世今生
我第一次进藏就被擦擦(“擦擦”源自梵语,意为“复制”,是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压制成型脱模而出的小型佛像、佛塔)的工艺水平征服了,那是在西藏昌都的强巴林寺旁的擦康(专门摆放“擦擦”的房屋)里发现的一个精美绝伦的双身时轮金刚,4个头,每个头3只眼,24只手臂层层叠叠向四周放射,每只手都持有不同的法器,身前拥抱明妃,脚下踩踏恶魔……每一个细节都那么清晰,每一根线条都那么漂亮。我当时惊叹这门手艺的超凡,竟然在那长宽都只有5厘米大小的物件上体现出如此细微的世界,而且它是高浮雕,有着丰富的层次和精准的造像比例,这制作擦擦模子的必定是个技艺非凡的人。
多种多样的泰国帕肯
擦擦一开始是放置在佛塔和佛像内的,后来绝大多数擦擦在西藏的去处是擦康。经过开光仪式,寄托了制作人的祈愿的擦擦被放置在擦康里,以便朝圣转经的人们转绕,一座擦康里的擦擦可能是数代人的积累;其次就是放在庙里、家里供奉,这通常是较为珍贵抑或是寄托了供奉人某种特殊意愿的擦擦;第三种是将擦擦装入嘎乌(佩戴于身上的小佛盒),挂在身上,以求擦擦上的神力能带给自己平安;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就是镶嵌在寺庙的墙上,在西藏日喀则夏鲁寺的一间佛殿里,整个墙壁是用烧过的砖质擦擦做的墙面,据说那批擦擦是夏鲁寺建寺时烧制的,如果属实,那批擦擦的年代已经有900多年了。
在泰国最北边的城市清莱的一座古寺里,年长的僧人告诉我,在泰国,帕肯(“泰国擦擦”,泰语为“Phra-Kruang”,这个名词在标准的泰文词典里的解释是:用于避凶消灾的小型佛像,作用相当于护身符、祈愿物、供奉物。泰国的Phra-Kruang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中文名称,既然“擦擦”是译音,我便挑了两个最接近泰语Phra-Kruang发音的字给它:帕肯)的使用方式是这样的:最早是在修建寺庙的时候放入佛塔内,因为古帕肯的内容全是佛像,经过高僧们开光后放入塔内有增加灵气的作用。百姓通常是到寺庙请回自己需要的帕肯回家供奉,或者作为还愿,出资请寺庙制作一定数量的帕肯,供奉在寺庙、家中或者赠送亲友。
发展到近代,随身佩戴帕肯作为护身符的泰国人越来越多,和西藏人随身带着擦擦一样。但是在泰国听到的因为佩戴帕肯而免去灾祸的故事比西藏多得多,他们的媒体上有时会传播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鼓励了泰国人佩戴帕肯的热情,他们用诚挚的心不惜重金请来自己需要的帕肯,挂在脖子上作为护身符。只挂单数1、3、5、7、9……喜欢单数这一点跟西藏是一样的,藏族人认为单数吉祥,因此在制作擦擦的时候,如果要在里面放上几颗吉祥的青稞,那也一定会是单数。
泰国帕肯有大有小
擦擦与帕肯的品种
我所见过的擦擦几乎都是单模压制的,题材大多为诸佛、菩萨、护法神、高僧大德等造像和佛塔、经咒,背面大都是平板,有的会有手指的印痕,极少数珍贵的擦擦会留有制作人的印章。早期的帕肯和擦擦一样,而到了现代就大不一样了,除了以上几类外,还拓展出国王像、婆罗门教众神、本土法术中的各种符咒,还有很多是双面压模的多种宗教和文化的结合体:有的正面是佛像,背面是婆罗门神像或者符咒;有的正面是高僧像,后面是国王像;还有的正面是国王像,背面是皇家徽标……
我在曼谷一家有40年历史的佛像店“佛光工艺社”采访时问到老专家这样一个问题:泰国现在大概有多少种图案的帕肯?所有听到这个问题的人都是一声惊叹,然后笑说:“无数!”我非要问出个数来,他们便告诉我,泰国是一个历史划分复杂、族源广博的国家,因此其包容性很强,虽然九成以上的人信仰佛教,但是婆罗门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泰国都被接纳,还有本土的一些法术也不曾被丢弃。所以,每天每个来定做的人都会有不同材质的要求,不同图像、符咒的组合,仅一个工艺社40年来就已经做过几十万种的图案组合。我收藏的擦擦有不同年代、不同材质、不同价值的,除去年代久远的,颇有价值的就是一个药擦,那是一个大威德金刚擦,专家说从被剥落的剖面看,里面有药材的成分。我知道,在西藏,擦擦因材质和制作人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擦擦中最为稀有难求的一种叫“布擦”,那是寺庙僧人在保存活佛法体的时候,将那些浸透活佛法身血水的盐巴或其它药物和泥土融合后制成的。另一种较为珍贵的擦擦是活佛的骨灰与泥土掺混在一起制作而成的。还有一种药物擦擦,是用不同的名贵药材如珍珠、玛瑙、藏红花等藏药合成制作,可服用治病。最普通的擦擦用一般的泥土制作,好一点的有胶泥、陶土、白泥等,这种擦擦成本低廉,在民间流传最广。
以前,制作擦擦的都是一些游僧,后来有很多老百姓也专职做擦擦,在旧时的西藏他们地位低下,收入只能换来很少的粮食。由于得道高僧不多,手工制作的帕肯数量有限,后来一些具有神通的药师或降鬼师也开始制作帕肯。而现在,帕肯已经产业化了,许多工厂开始应顾主的要求大量制作。尽管制作人和制作地点不同,但是,基本的材料和程序都还是一样的。
制作帕肯的材料五花八门,有泥土、经书粉、药材、香灰、花粉、玻璃纤维、高僧骨灰、圣物、贝壳粉、橡胶、金银、管符(一种写有经咒的金属细管)、珍贵帕肯磨成的粉末……选择它们其中的一些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制作不同的帕肯了。近20年来,大量金属帕肯出现,现在基本占到了帕肯总量的一半。大致会有金、银、铜、五合金、九合金、矿石合金等6种金属会被使用到帕肯制作中。金属帕肯可以制作得更精细、保存时间更长久。
擦擦背面的佛像
模具决定水准
在拉萨定居的那段时间,我不仅收藏擦擦,还对制作擦擦产生了浓厚的兴致。我曾经去八廓街买了一大一小两个铜质的擦擦模子,请朋友帮我从墨竹工卡县带来细腻的陶土,又到老街的青稞酒作坊要来一把青稞,学着专业擦擦制作者的样子,先在平滑的面板上撒上青稞,将泥分成几个小团粘上去,为了避免模子粘泥,我往模子里面刷了一点油,然后将模子盖到泥上去,用一根粗木棒“ ”地敲几下铜模子,小心翼翼地揭开模子,割去周围溢出的多余泥土——一个擦擦就做好了,然后放到通风的地方阴干即可。
有一个精准的、符合造像量度的模具,是制作出精美擦擦的首要条件。目前发现的古代擦擦模具质地有陶质、木质、石质、铁质、铜质、还有极少的牛角质和纸浆质。制作模具是先要镌刻一件与将要制作的擦擦图像完全一样、模制工艺中称为“雕母”的原型镌刻品,再用此雕母去翻砂制作出其凹凸完全相反,可以用来直接压制擦擦的模具。
擦擦模子因为体积小,便于随身携带,不需要技术,也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材料,只要有泥土和一点水即可随时随地制作。所以,擦擦作为藏传佛教艺术雕塑的一种,在西藏民间供奉神佛的圣物中为数最多,分布最广。
现在,西藏的擦擦制作还完全保留了全手工的原始风貌。泰国早期的模具和制作方法与西藏是一样的,金属模具大概在100多年前,冲压机床运用于帕肯制作大概是20年以前开始的。现代帕肯的制作过程大致要经过图样设计、橡皮模刻、翻蜡模、刻钢模、冲模、修边打磨、包装等工序,属于半手工制作。只要将准备好的材料灌到模子里,用半自动的机床一压就成型了,根据精细程度的不同,有的帕肯需要重复冲压两到四次。这种半机械化生产的特点是一次成型程序简单、造像精细度可以做到很高、每一个帕肯的尺寸没有误差。由于泰国人喜欢将不止一个帕肯戴在脖子上,还要外包防水的盒子,所以体积小而且精美的帕肯受到了欢迎,人们就越来越追求小而精。我在佛光工艺社见过一个极品,一个长宽高都不会超过一厘米的铜质四面佛,居然比例精准体态优雅,眉眼清晰面带笑容,八只手臂上拿着不同的法器,底座上还有清晰的题记!真是了不得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