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古色古香的酸粉店
七月流火。
炎热的中午,广西宾州古城颜十五天后宫酸粉店内座无虚席。飘荡着浓浓酸甜糖醋味的店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这群客人是来自贵港市的残疾人游客,他们应宾阳朋友的热情邀请,专程来到宾阳品尝正宗的宾阳酸粉。周进绍是这些残疾人游客的领队,他对宾阳酸粉赞不绝口:“粉质雪白柔滑细嫩,配菜有叉烧、炸波肉、炸牛肉巴、炸灌风肠、炸花生黄豆等,淋上酸甜爽口的汁料,面上放置几片清脆的酸黄瓜和少许红辣椒末,色香味俱全,宾阳酸粉果然名不虚传,不愧为夏季解暑开胃的美食!”
图:大力宣传酸粉悠久历史
听到这些赞誉,颜十五天后宫酸粉店老板娘张月忠会心一笑。三十年来,客人的赞美从没停止过,她早已听惯了食客的“口碑”,但从不骄傲,一刻不敢懈怠对酸粉美味的追求。张月忠做酸粉的手艺传承自她公公颜继宝。她说,公公颜继宝做酸粉的手艺远近闻名,自改革开放后每天制作好酸粉后拉到芦圩(现在为县城宾州)卖,往往是供不应求,打出了颜十五天后宫酸粉的响亮招牌。1988年,张月忠学会南街颜十五天后宫酸粉制作的精髓后,也参与酸粉生意,因为坚持手工制作,原料正宗,生意长盛不衰。
图:食客纷至沓来尝酸粉
随着宾州古城的保护开发建设,南街一跃成为文化旅游热门景区,旅游发展的同时也把宾阳酸粉的美名传播出去。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原来一些只在街边摆个小摊的酸粉也开始华丽蜕变。2015年,天后宫颜十五酸粉店投资20多万元在南街自家宅基地上建起了新的店面,还投入30多万元依照中国民族古典的风格对新的店面进行装修。更有创意的是,酸粉店还特意在店门前的屏风墙上把天后宫颜十五酸粉的历史、工艺制作、原料成分、口味特点等详细写出来,让每一位来吃粉的游客都能了解宾阳酸粉,并且爱上酸粉。顾客们坐在古色古香的店里,尝着香甜嫩滑的酸粉,品味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更添趣味。“大家一说到南街,自然就回味起酸粉的味道。一碗酸粉,也是一张宾州古城文化的名片。”张月忠一边手脚不停地为顾客打包酸粉,一边颇有心得地微笑道。
图:令人垂涎的宾阳酸粉
据史料记载,宾阳酸粉与宋朝“狄青三鼓夺昆仑”息息相关。其时,广源州侬智高立“南天国”反宋。宋朝廷即派枢密副使狄青征侬。公元1053年正月初八,三万一千将士抵达宾州,当日即责令宾州知府陈东美备粮五百担与“三天大宴”之菜肴。众将士喜食面食,口味偏甜、酸、香。南街一位姓关的师厨提议道:“何不妨以粉代面,制出宾州酸粉交差?!”于是,厨师改革宾州粉,磨蒸出雪白幼嫩柔滑的米粉,精心炸制出脍炙人口的肠肉,调好酸、甜、香汁料,创制出了“宾州酸粉”。
图:坚持传统传承美味
“不同的酸粉店,大家觉得口味都差不多,但细细品尝下来,又都有差别,差别就在各自调制的卤水味道的不同。”张月忠对自家卤水很是自信。她说,天后宫颜十五在坚持酸粉手工制作基础上,还结合现代人口味的改变,迎合食客的需求做了一些改进。她认为,纯手工制作的美味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现在食客追求口感正宗,且原料一定要纯手工、人工制作。店里的酸荞头、酸柠檬等都是严格按传统工艺腌制,而且只选用新圩镇上国村的甘蔗糖制出糖醋。这样的酸粉让人回味无穷。”
现在,具有千年历史的宾阳酸粉成了享誉八桂的特色名小吃。1995年,宾阳酸粉参加全区名菜、名点、名小吃评比活动中,荣获“优秀小吃”称号,2000年又被授予“名小吃”称号。凭着对美食的热爱,许多酸粉店坚持守正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宾阳酸粉品质,进一步提升、丰富酸粉味道,让宾阳酸粉成为宾阳饮食文化中一个美味的标签。近年来,宾阳酸粉不断发展壮大,仅仅在南街,就有磨记、曾记、邹家、关弟、陈家、吴家、颜十五等30多家门店。宾阳酸粉还进军南宁米粉市场,把酸粉店开到了首府,满足了南宁市民的味蕾。各家酸粉店推陈出新,不断研制属于自家的酸粉味道,也拥有各自的“粉丝群”,酸粉成为了宾阳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到宾阳旅游的外地游客也必定享用一碗宾阳酸粉,以不虚此行。
资料来源:广西省南宁市宾阳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