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艺 > 服饰  > 详细页面

民族艺术瑰宝——贵州民间蜡染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整理:许觊佳 2021年08月11日 阅读量: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蜡染之乡”,声名远播海内外。贵州蜡染,又被称作是“贵州蜡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和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蜡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甚至更早。蜡染古称“蜡缬(xié)”,缬的意思是染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印花蓝布)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印花技艺。从传世的和出土的蜡染实物看,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唐代三色蜡染、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对树象羊蜡缬屏风”,贵州出土的宋代苗族点蜡幔及鹭鸟纹彩色蜡染衣裙等,都是蜡染流传悠久的历史见证。

贵州安顺传统彩色蜡染

  许多文献研究表明,蜡染之所以能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在贵州一枝独秀,形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心理,他们迁徙到贵州后怀念故土和祖先,固守从故土带来的文化形态,并在其中寄寓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意义,逐渐成为民族自尊自爱的标志;二是地理环境,贵州地处偏僻,山川阻隔,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易于保持传统的文化形态;三是制作原料,贵州气候湿润,草木繁茂,盛产蜂蜡和制作蓝靛染料的蓝草,为制作蜡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贵州传统彩色蜡染

  蜡染的制作过程: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上,以蓝靛浸染,染去蜡后,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而作为防染剂的蜡会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极具特色。

几何花卉纹蜡染冬装对襟上衣,原点几何纹蜡染百褶裙

  蜡染流传于贵州的多个县、市,苗族、水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更是蜡染集中盛行的大本营。蜡染流传的地域广,又因为长期以来文化交流的相互影响,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得妙趣。不同地域和民族间蜡染的风格有着或多或少的区别,主要分布于以下地区:安顺、镇宁一带;黔东南黄平一带;榕江一带;丹寨一带;贵定、龙里、开阳一带;织金、纳雍、六枝、黔西一带。

  贵州民间蜡染的纹样繁多,内涵丰富,分为自然纹和几何形纹两大类,自然纹中多为动物植物纹,人物纹罕见,几何形纹多为自然物的抽象化。现主要有以下纹样类别:铜鼓纹、蝴蝶纹、鸟纹、鱼纹、花草植物纹、螺旋纹、星辰山川纹、龙纹、牛纹、鹰纹等。

蜡染工艺品《蝴蝶妈妈》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艺术”,贵州民间蜡染是贵州民俗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岁时节日,还是婚丧嫁娶,亦或是宗教信仰、祭祖敬神,都能见到各式各样的蜡染,实用性非常高。一般用作妇女的头巾、衣裙、围腰、帽子、床单、被面、门帘、窗帘、背扇、包袱布、盖帕、手帕、挎包等,而一些工艺水平较高,图案新奇精美的蜡染,也被当作艺术壁挂用作家居装饰。

  整理:许觊佳

  资料来源:1.马正荣著.贵州蜡染[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2-7.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