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英塔是湖州特有的历史文化建筑,始建于唐懿宗咸通五年,唐僖宗中和五年更名为“上乘寺”,北宋真宗景德二年始改为今名。飞英塔有内外两层塔,内为石塔,又在石塔的外围建造一座砖木结构的外塔,形成“塔里塔”的独特结构,构造独特,灵气十足。
飞英塔
溯源
据志书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有僧名云皎,游历长安时,得僧伽大师(又名泗州大圣菩萨)所授“舍利(注:指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的遗骨)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
石塔始建于中和四年(884),成于乾宁元年(894),名上乘寺舍利石塔。后因称有神光见于绝顶,遂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于石塔之外增建木塔经罩护之,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塔里塔”。根据建外塔缘由,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中之二字为塔名,更名为飞英塔。
飞英塔结构
结构
飞英塔具有鲜明宋代建筑风格,平伸舒展的翼角,简洁朴实的檐面,用材硕大的斗拱和寻杖望柱式栏杆。由于内含石塔,致使外塔构造更为奇特。四层以下中空,沿内壁悬挑出各层平座和扶梯,与各层外平座相通;上三层统设楼面,四层、七层施平纂式天花,六层底架设计十字交叉的千斤梁,悬挑27米高的塔心柱,直插刹尖。
顶檐梁架为斜柱结构,坚实稳固,颇为壮观。在盘旋于石塔身侧的木梯上可以细细品味石塔精美的石刻艺术,楼梯较窄而陡,各层均有自然采光可以照亮中心的唐代石塔,在外塔高处远眺则可俯瞰湖州古城风光。飞英塔的形制作为全国独有的塔中有塔,石塔古朴神秘,木塔秀丽端庄,在别的地方是看不到的。到湖州,千万不要错过飞英塔。
飞英塔檐铃
传说
关于飞英塔据说还有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微时与一飞英姑娘相爱,相约非尔不嫁,非尔不娶。陈霸先历尽艰险,为将为君后,求娶飞英姑娘。不料飞英姑娘已经为了拒嫁别门而抑郁而终了。于是陈霸先建飞英塔纪念这位红颜知己。这个故事虽然附会之迹甚明,但是老百姓还是愿意相信,毕竟美好的情感总是叫人向往。
飞英塔宝顶
古诗欣赏
飞英塔是典型的历史古迹加休闲场所,算是湖州市历史的一个见证。千百年来,许多的文人墨客对飞英塔是吟诗作赋题咏不绝。
宋代苏轼守湖州,多次登临飞英塔,有诗云:“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乡,震泽浮云天。”
元代赵孟頫《登飞英塔》诗云:“梯飙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千里湖光秋色尽,万家烟火夕阳多。鱼龙滚滚扶舟楫,鸿雁冥冥避网罗。谁种山中千树桔,侧身东望洞庭波。”
飞英塔风景区
飞英塔作为湖州的一绝,经过千年的风雨,独特设计,举世无双,为湖州增添一处绝佳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