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畔的羡园,因园主严姓,故俗称严家花园。相传沈德潜曾于此植树栽花,初具园林雏形。清道光八年(1828),钱端溪于此筑园,堆山开池,构亭建榭,题名端园。光绪二十八年(1902)端园易主严国馨(严家淦祖父),经过修理增建,改名羡园。
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占地16亩。中路为五进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和眺农楼。其中位居第三进的尚贤堂为苏州罕见的明式楠门厅,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木础石质,典雅古朴;楠木直柱,圆润柔和;雕刻简洁疏朗,色调淡雅素净,具有实用和审美功能。尚贤堂和明是楼前各有清代砖雕门楼一座,所雕人马戏文玲珑剔透,意趣隽永,虽依附于厅堂,却未尝不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极富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花园的厅堂建筑宏敞精丽,堂堂高显,显示出严正的气度和性格。而进入园区,其建筑则显得精巧活泼,丰富多彩,楼阁亭轩廊榭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体现出造园者精湛的造园艺术。
严家花园园景
严家花园·友于书屋
园中有书斋二处,分别以友于和海棠为名,尤其友于书屋,地处幽偏,经曲折长廊,过清荫居和静中观,方可蜿蜒而至。友于书屋为自成一体的独立庭院,前院湖石数片,花木扶疏,室内经典古籍,书香飘溢,实在是一个专心攻读的“藏修密处”。在严家花园幽曲静美的环境中,友于书屋等建筑偏居一隅,清幽曲奥,具有幽人般的情致;与其迥然有异的是,另有一些建筑如眺农楼、见山楼、环山草庐、宜人亭、延青阁等则地处高旷,空间畅豁,具有旷士般的襟怀。
友于书屋·假山
严家花园由四个各具特色的小景区组成。四座假山,分别用青石和黄石堆砌而成,在夏景区里的假山体量最大。在外部观赏假山,有大中见小的感受,在内部观赏假山,则有小中见大的感受。春景区里的青石假山,因紧靠友于书屋的后檐而得开门见山之景。闻木樨香堂之前的黄石假山,漏月招云,穿崖径水,属于池上叠山,故称池山。楼厅后园的黄石假山依墙而立,故称壁山。园中的假山都模仿自然山水形态,表现峰峦崖壁、洞壑沟谷的天然形象,属于堆秀流派。
友于书屋·砖雕
园无花木,山无生机。严家花园在植物花草的布局配置方面也较有特色,巧妙栽植四季花木,构成春夏秋冬四个各具特色的小景区。花木与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花木丛中,严家花园愈显幽深广远,变化多端,遍历全园,有步移景异、左右逢源之妙。
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底蕴,严家花园都一种文化气息,名园风范。龚自珍对此园有“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倚石如美人”等溢美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