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帐号或密码错误
中华民族
民族地区
民族经济
民族语言文字
民族历史
民族服饰
民族饮食
民族建筑
民族风俗
民族节日
民族文学
民族艺术
民族工艺
民族教育
民族科技
民族传媒
作者:谢寿球
级别:
浏览量:
关注度:1000
简介:
隆安“六月六”祭稻神仪式
古骆越人留下的稻神石像
隆安稻神山周边出土的大石铲
壮族“稻作文明之都”的些事
人常说,天下山水,美在广西。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稻田,秀在隆安。
隆安壮族稻作文化历史悠久。生长在这里的“那”文化,传递着稻作农业系统远古的信息。
宏大的祭祀遗址,揭示“那”的稻神崇拜
隆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下游谷地两侧地域。全县地形以岩溶山地和河谷平原为主,河道纵横,湿地密布,水资源丰富,发展稻作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这里的环境与古籍中所描绘的“日中无影”、“百谷自生”的“都广之野”极为相似。
壮族人民把水稻田叫作“那”。在广东东部至云南西部、海南南部,直至缅甸、老挝、泰国和印度的阿萨姆邦,广布着以“那”命名的地方。隆安,是这一区域“那”地名最为密集的地区。全县1232个自然屯中,有133个以“那”命名。
近年来,在隆安县乔建镇发现了大量远古的大石铲祭祀遗址。这些密集的祭祀遗址都围绕着一座壮语叫“岜娅”的神秘石山。“岜娅”,壮语意为稻神山。它像一个巨大的女人,正在大地上做神秘的祭祀动作。
稻神山,就是壮族先民举行大石铲祭祀的对象。壮族先民古骆越人把这个天然的神像,当作创造了稻作技术的稻神来祭祀。稻神像、稻谷、青蛙等稻作图腾石雕,以及星罗棋布的大石铲稻作祭祀遗址,组成了一个宏大的稻作祭祀遗址群,传递着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农业系统远古的信息。
稻神山的石器,还原“那”的稻作文明起源
隆安一带的左右江和邕江三角洲平原,是我国野生稻基因多样性的中心,这里沿江分布着一种直立型的普通野生稻。2012年10月,世界著名的自然科学杂志《自然》公布了一项轰动世界的科研成果:中国、日本的基因学家和水稻专家发现,世界绝大部分的栽培稻都起源于广西南宁周边沿江一带的一种直立型普通野生稻。这一发现,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提出了南宁是世界栽培稻起源中心的观点。
近年来,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人类考古学家王頠在隆安县稻神山附近的博浪村石山岩洞中,发现了1万年至3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址。经初步挖掘,出土了大量细石器。这说明,远在1万年至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稻神山地区就有壮族先民古骆越人在此居住。
在稻神山的岩洞中、大龙潭附近的龙床渡口处以及丁当镇的更也村,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发现了距今6000年至1万年左右的古人类贝丘文化遗址,遗址中出土了众多打制石铲和有古栽培稻印记的夹砂陶残片。在附近的右江流域,也发现了古稻谷脱粒工具石磨盘和石磨棒等文物。
贝丘遗址经考古挖掘,发现了30多座古人类墓葬,其中出土了古人类遗骨和古稻谷脱粒工具石磨盘。所有的证据都表明,隆安是我国稻作文明的重要起源地。
古老的雒田,佐证“那”的价值
在神秘的稻神山附近,有一个由罗兴江、渌水江、右江汇合形成的三角洲。这就是古骆越人最早开发的稻田——雒田。罗兴江、渌水江汇合后形成的龙床河,流入右江的陡狭峡谷,洪水爆发时,江水被阻,在三角洲沿江土地上泛滥,大量淤泥堆积,形成了肥沃的稻田。
传说,三角洲的栽培稻田是壮族先民的祖神娅王受鹭鸟(壮语叫“雒兴”)遗落野生稻谷长出禾苗启发而发明的。因此,壮族先民把三角洲的稻田叫“那雒”,即雒田,意为“鸟田”;把渌水江叫“达雒”,意为“鸟江”;把罗兴江叫“达雒兴”,意为“鹭鸟江”。
雒田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壮族稻作农业系统。稻作专家在隆安乔建镇博浪村的雒田中,发现了古老的水利灌渠和分水铧嘴,还发现了许多水车的遗址。据统计,在隆安雒田分布的范围内共发现灌渠遗址16条,水车遗址296处。这些古老的水利灌溉设施和雒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稻作农业系统,孕育出壮族最古老的稻作文明。
近年来,隆安县加强了对“那”文化稻作农业系统的学术研究工作,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学者都先后到隆安考察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专家们认为,隆安是世界野生稻的最早驯化地和栽培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农业系统,因地制宜地创造了“依潮水上下”的雒田生产方式,开辟了我国最早的有相当耕作规模和完备灌溉系统的水稻田。当地的壮族先民创造的大石铲,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稻作生产工具。古雒田的稻作生产方式,对我国和世界的稻作农业文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国水稻的重要品种“糯稻”以及古老的“傩”文化,皆因此而得名。
多彩的节庆,让“那”代代流传
在古老的雒田旁边的壮族村寨,至今还保留着远古流传下来的过“芒那”节、祭祀稻神的习俗。老人们说,这一天是稻神娅王的生日,也是栽培稻的生日。因此,要举行请稻神、驱田鬼、招稻魂法事仪式,还要到村边的大王庙和稻神石雕像前举行隆重的祭稻神仪式。
“芒那”节当天,壮族村寨家家户户都会设宴招待从各地赶来参加祭典的亲友,形成万人欢庆的热闹场面。这一天,实际上成为壮族稻作文化的狂欢节。
除了独特的“六月六”祭稻神民俗外,隆安县壮族“那”文化稻作系统所在地域还有一个以稻作生产为中心的节庆民俗系列,主要有“二月二”土地诞、“三月三”祭祖节、“四月八”农具节、七月二十日娅王节等。
近年来,隆安县挖掘、保护、开发壮族稻作农业文化遗产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六月六”祭稻神、“四月八”农具节、每12天为一圩的南圩“壮族亥日”牛市等,先后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名录。2014年,在农业部开展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评选推介活动中,隆安罗兴江上游的布泉河稻田景观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通过“那”文化旅游节和一系列以展示壮族“那”文化为主的活动,古老的稻作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粉丝数:102
村寨等级:
创建时间:2018年01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