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医药 > 藏医 > 基础知识  > 详细页面

藏医药学基础理论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晓默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8日 浏览量:

  藏医学是藏族传统文化“十明之学”的五大明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其“龙”、“赤巴”、“培根”的“三大因素”学和形象的树喻学说自成一派。三因学说、五原学说和寒热学说组成了藏医药学的核心理论,构成了独特的、科学的、完整的藏医药学体系。

(1)“三大因素”学

  藏医理论认为维持人体有“三大因素”(即“龙”、“赤巴”、“培根”)和七种物质(即乳糜、血、肉、脂、骨、髓和精),维持着人体发育成长,保持健康。

  “龙”汉语意为“气”或“风”,它的功能是主呼吸、肢体的活动、血液循环、五官的感觉、大小便的排泄、接种传代、帮助分解食物并输送饮食精微等。因“龙”所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分为:“索增龙”(译为维持生命的龙)、“紧久龙” (意为上行的龙)、“恰不欺龙” (意为遍行龙)、“麦娘姆龙” (意为主消化的龙)、“吐塞龙” (意为主排泄的龙)五种。

  “赤巴”汉语意为“火”或“胆”,它的功用主要是产生热能并维持体温,增强胃的功能,使人知饥渴、能消化、长气色、壮“胆量”、生“智慧”。

  “培根” 汉语意为“水”和“土”,它的功用主要是磨碎食物,增加胃液,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思味觉,供人以营养和输送体液、保持水分。

  “龙”、“赤巴”、“培根”虽各有其功能,但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互相协调统一地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藏医学理论认为:人的消化功能,先由培根疟及磨碎食物,继则由赤巴觉久将被磨碎的食物加以腐热分解,麦娘姆龙负责“过滤”,分别清浊,使糟粕移入大肠,精微则被人体吸收。

(2)五原学说

  五原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五原组成,分别为:水、土、火、风、空五种元素。

  五原中的“水”和“土”,与三因中的“培根”相对应,“培根”又和寒热学说中的“寒”相对应。属于寒性。五原中的“火”,与三因中的“赤巴”相对应,“赤巴”又和寒热学说中的“热”相对应。属于热性。五原中的“风”和“空”,与三因中的“龙”相对应。属于中性。如遇寒则寒上加寒,遇热则热上加热。

  人体有七大物质基础: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人体还有三种排泄物:大、小便及汗。三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血能滋润身体并维持生命。肉似围墙,能保护身体。脂肪能柔润身体,悦气色。骨为支架,骨髓能 生精。精的功用是生殖。至于大、小便及汗三种排泄物均系排除体内废物。汗尚有温润皮肤的作用。

  藏医学认为:在正常人体内,三大因素、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之间保持相对平衡。一旦内外环境变化,平衡破坏,将会引起疾病。特别是龙、赤巴、培根中某一种因素的功能亢进、低下或互不协调,不仅可引起龙病、赤巴病、培根病,而且还是造成其他疾病发生的原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方面关系较大的是人的类型和年龄,如培根型的人和小孩易患培根病。外因则主要为季节气候、地区环境及饮食起居等的变化。培根病多发生于春季,龙病多发生于夏季,赤巴病多发生于秋季。寒冷易发龙病,干燥炎热易发赤巴病,潮湿易发培根病。在饮食起居方面,过饥、过度劳累、思虑过多等,均可引起体内龙、赤巴、培根的紊乱和功能失调,在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下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侵入人体的途径:一般由表及里,经皮肤—肉—血—骨—五脏六腑。龙、赤巴、培根三类疾病在人体中并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如治疗不当,受体内因素或外界环境影响,可以互相转化。单一的病可引起另一种病的发生,这叫做转化或变症。如龙病用苦寒药物治疗,龙病不愈,反而引起赤巴病或培根病的发生。同样赤巴病和培根病亦可转变为其他疾病。龙、赤巴、培根三类病的变种共分十二种。此外,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既可独立致病,亦可混合致病。

(3)寒热学说

  寒热学说认为:尽管发生的疾病多种多样,但均可分为寒病和热病两大类。药物药性也分寒性和热性,用寒性药物治疗热病,用热性药物治疗寒病。龙病、培根病、慢性病属于寒性病;而赤巴病、血病、急性病均属于热性病。

  藏医学基础理论主要体现在宇妥·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公元720~740年成书的《月王药诊》和第玛·丹增彭措的《晶珠本草》等经典藏医药学的专著中。

(4)藏药学的理论基础

  藏药学和藏医学的理论基础是统一的。藏药学认为药物来于五元,由于五元素的不同,才使药物产生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等治疗疾病的原理。

  根据《协据》记载,藏药采集加工应做到“适地采集,适时采集,干燥拣选,分清陈旧,炮制去毒,调伏增效,适当配制”等工序。强调了根对治骨髓病,枝对治脉络病,茎对治肌肉病,叶对治六腑病,叶液对治骨髓病,芽对治骨血精液病,花对治眼病,果实对治内脏病,尖对治头部病,外皮即树垢下部之皮对治皮肤病,韧皮治筋病,树脂对治四肢病。这种对症用药的治法很重要,其原因是“适地”、“适时”的时令而生五行之力,由此而生的药物根、茎、叶、花、果等其中所含的性味、功效、化味的治疗功效。根据药物的这些药性,再对药材进行炮制加工,以增加药效和去毒,配制成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各种药物。对于治疗疾病,藏医独到之处是从饮食、起居行为,外治法,药物施治四个方面入手,其中最重要的是药物,因为按照藏药学基础理论它包含着药物的味、消化后味、药性、药效等方面内容。传统的藏药学运用这一理论、对某一种疾病病因的不同,配制成剂型各异的藏药,有汤剂、散剂、丸剂、膏剂、药酒等,发展到今天到了胶囊、口服液等不同剂型的成药。

参考资料:《民族药》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