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柯尔克孜族  > 详细页面

一部史诗 一把琴 一首歌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黄若天 曾颖 摄影报道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3日 浏览量:

在慕士塔格峰下传唱《玛纳斯》的柯尔克孜人(约提克尔 ·尼加提 摄影)

  位于祖国最西部帕米尔高原上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全国唯一以柯尔克孜族为主体的自治州。它的西北部处于昆仑山、天山支脉的崇山峻岭中;东南是塔里木盆地的边缘绿洲及富庶的喀什噶尔河谷平原;北部和西部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国毗邻,有长达1100多公里的边境线。克州辖阿图什市和阿克陶、乌恰、阿合奇3县。在我国,有近80%的柯尔克孜族聚居生活在克州境内。

  柯尔克孜族历史悠久,其祖先最早游牧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不尽的战乱迫使柯尔克孜人放弃祖先的土地逐步向西迁徙,经过数世纪的跋涉,几经磨难,最终定居在中亚以及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的沟沟坎坎之间。为了生存而不断地迁移,磨砺了柯尔克孜人坚强的毅力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性格。他们精心放牧,开垦农田,并在祖国的边疆创造出了璀璨的民族文化!

  近些年,克州加大对柯尔克孜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已成功举办八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采取民族文化+旅游的方式,在弘扬以玛纳斯为主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广和展示克州山水。

  同时,利用活动平台,积极推广克州民族刺绣、地毯、毡帽等文化产品。随着克州“短平快”项目的推进,经营民族刺绣、手工艺品的一批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气息的旅游纪念品走出克州。克州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在传承保护的同时,让优秀民族文化搭乘现代文化航船与时俱进。

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艺人制作毡帽

克孜勒陶乡妇女手工艺刺绣合作社。手工刺绣业成为克孜勒陶乡农牧民增收的一个渠道

根据《玛纳斯》的内容制作的刺绣作品

  柯尔克孜族众多的文化瑰宝中,首当其冲的要属长篇史诗《玛纳斯》。它与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并称为中国三大史诗。《玛纳斯》主要描写了柯尔克孜族传奇英雄玛纳斯家族八代英雄反抗异族侵略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生活的故事。史诗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柯尔克孜人杰出创造和口头传承的“百科全书”。2009年,《玛纳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提起《玛纳斯》,就不得不提一位已经过世的老人,居素甫·玛玛依。老人于1918年出生于克州阿合奇县,从8岁起便在哥哥的指导下耳濡心记,学习演唱《玛纳斯》,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刻苦精神,他能演唱8部23万行《玛纳斯》。居素甫·玛玛依老人奉献毕生心血,为《玛纳斯》的收集、整理、传承贡献了巨大力量。居素甫·玛玛依老人出生于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这里又被誉为“中国玛纳斯之乡”。阿合奇县文广局《玛纳斯》研究中心办公室秘书阿力·苏英巴依告诉记者,在全县约3.7万的柯尔克孜族人中,60%以上都会唱一点《玛纳斯》。演唱者的年龄也从6岁跨越到70岁上下。

群众和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同台表演

  2007年,阿合奇县成立了《玛纳斯》研究中心,专门挤出资金用于保护和扶持优秀的玛纳斯奇(演唱《玛纳斯》的民间说唱艺人)。“我们从全县挑选了40位杰出的演唱代表,让他们掌握更多现存版本的唱词,组织他们参加国内外的《玛纳斯》文化演出交流。现在政府在这方面花的力气很大,每位玛纳斯奇的生活补助也有很大提升。”阿力·苏英巴依告诉记者。如今,阿合奇已成为学者搜集、采录、研究《玛纳斯》的基地。

阿合奇县传唱《玛纳斯》的老艺人

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玛纳斯》博物馆里,人们在翻阅有关玛纳斯的作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工作人员在阿图什市哈拉峻乡挖掘整理《玛纳斯》

  在柯尔克孜族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伴随你生与死的,是一把库姆孜琴。”库姆孜曲调悠扬,音色婉转,是柯尔克孜民族传统乐器的代表,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色帕巴依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据色帕巴依乡党委委员阿依木古丽 . 艾山卡德介绍,该乡在乡中心小学专门开设课程教学生弹库姆孜琴,并积极举办“我为库姆孜代言”活动,积极培养库姆孜传承人。此外,该乡还专门组建库姆孜弹唱队。“我们利用百日文化广场和日常的演出走村串巷,积极参加县宣传部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2017年2月开展的群众大会,把库姆孜音乐重新填词,配合惠民政策宣传,将传播民族文化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同样,在乌恰县吾合沙鲁乡恰提村,当地驻村工作队积极组织20名返乡学生开办“库姆孜弹唱文艺培训班”,广泛调动返乡大学生加入到文化传承的行列中。

色帕巴依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学习库姆孜

  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最古老、流传最广泛的乐器。库姆孜琴是柯尔克孜族的精神财富,不仅陶冶人们的情操,还把人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库姆孜琴演奏者一直受人尊敬,在他们的手里,库姆孜琴仿佛已不再是乐器,忽而被置放在腿上,忽而被搁在肩上,忽而放到头后,令人眼花缭乱。而库姆孜所发出的时而急如马蹄,时而缓如清风的声音,更让听众如享仙乐一般。只要有柯尔克孜族人的地方就有库姆孜的琴声,从古至今,没有库姆孜演奏的音乐会,就不能称其为柯尔克孜族的音乐会。没有库姆孜演奏的婚礼,就称不上是柯尔克孜族的婚礼。

  “奥孜库姆孜”是同时用嘴吹和用手指弹奏的乐器,琴上只有一个小小的钢片用来弹奏。这种乐器只有柳叶大小。演奏时,琴头放入嘴里,抵于门齿之间,用食指弹奏钢片,并同时在口腔内呼吸运气进行吹奏。在弹奏和呼吸之间奏出婉转美妙的乐曲,因此被称为柯尔克孜族的“美妙之口”。

“奥孜库姆孜”靠口腔的气流冲击拨动中间的弦来弹奏

  柯尔克孜族民歌中有一个特殊的种类,被称为“约隆”。“约隆”有自己独特的韵律规则和内容,一般在大型婚礼、庆典、祭奠、集会时演唱。内容包括家庭状况的询问和介绍、社会风气的转换、人间的各种不公、爱情的悲剧、婚礼双方的各种情况和婚礼举办情况、新娘的嫁妆、参加婚礼的人们的情绪等都能入歌,而且要用即兴的方式进行“表演中的创作”。

  2008年,约隆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继英雄史诗《玛纳斯》之后,第二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约隆”作为柯尔克孜族民歌的一个古老种类,内容广泛,类别多样,目前已知的主要有婚礼揭幕约隆、对唱约隆、问答式约隆、劝善约隆、新婚会面歌、讽刺约隆、猜谜约隆等。

“约隆”表演

  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是当地“约隆文化”普及较高的乡镇之一。乡长玛依努尔·艾白都拉告诉记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人力、财力投入,把克孜勒陶乡打造成为‘约隆之乡’,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约隆奇(演唱约隆的民间艺人),还在乡里定期举办‘约隆歌’传习班,组织约隆奇在各地举办文化活动时演出,努力传承这一古老的文化。”据介绍,阿克陶县有150名专业约隆奇,当地每一位约隆奇都可以按照民间艺人标准领取补贴金。为进一步做好传承和发展工作,2010年起,阿克陶县对全县约隆演唱者进行立卷建档,拍摄《柯尔克孜约隆》专题片,出版发行约隆歌集,并成功举办三届柯尔克孜约隆演唱会,让阿克陶这张约隆名片在全州及全疆受到广泛赞誉。同时,在约隆演唱会上,阿克陶县政府还创新性地将廉政文化融入民族文化之中,组织编排“廉政文化约隆歌”,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规家训等,在传播约隆的同时也让群众受到教育。

首届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约隆演唱展示会上学员表演节目

  一部悠长、浑厚、动人的英雄史诗,一顶象征高山雪峰的白毡帽,一把古老的三弦弹拨乐器库姆孜,以及五彩缤纷的刺绣、花毡,洒落在草原深处的毡房,千百年来,古老的帕米尔高原不仅孕育了雄伟挺拔的山川和茫茫无垠的戈壁,更积淀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历史和文化。

  灿烂的文化如同涓涓细流,携带着他们数千年的智慧,汇入中华文化的巨川大河之中,成为其中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走向永恒。在传承保护它们的同时,这些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也在岁月中静静守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