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黎族  > 详细页面

黎族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文京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4日 浏览量:

  黎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海南岛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距今约3000年之前,我国南方尤其华南一带的古百越各族群先后进入了海南宝岛,他们定居海南,建立家园,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和融合发展,最后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黎族。

  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127735人 ,目前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县市,居住总面积占海南岛总面积一半以上。此外,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也有部分黎族分布。

  黎族自称为“赛”,黎族内部由于分布地区、服饰等的小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因此称谓也有不同,如有“侾”、“杞”、“美孚”、“润”、“赛”等称呼,汉语称为“本地黎”、“赛”等五种称呼,但是,黎族之间或者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交往的时候,都普遍自称为“赛”。

  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藏语支,分五个方言区,即侾、杞、润、美孚、加茂方言区,其中以“侾”方言区人口最多,通用范围较广。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俚语中吸收了不少汉语词汇,许多黎族人还会使用当地汉语方言。黎族没有本民族创制的文字,1957年,政府有关部门为黎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现在,随着学校国民教育的普及,黎族也通用汉语。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在汉文史籍中,这一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百越支系“骆越”。汉晋时期,黎族先民被包括在“里”、“俚语”、“蛮”等族称中,隋唐时又有“俚”与“僚”并称,为岭南地区统一做出重大贡献的洗夫人,即南朝至隋初的俚僚首领。唐末,在汉文史籍中出现了“黎”的称呼,标志着黎族作为单一的民族共同体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宋代,“黎”逐渐代替“俚”,成为黎族的普遍族称。自秦汉以来,海南岛就被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随着郡县制的设立和中央王朝势力及汉人的进入,中原地区的封建经济制度也逐渐在海南岛确立,黎族先民的原始社会渐渐解体,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唐宋以后,由于北方不断的纷繁战乱,更多的中原汉人避居海南岛,他们不仅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带来了汉文化,这不仅加强了黎族与内地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也使海南岛黎族先民的民族分化进一步加深,出现了“生黎”与“熟黎”,民族分布格局逐渐朝着近现代方向发展。明清以后,黎族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除少数民族仍保持着原始公社制的生产方式外,大多数地区的黎族已向封建社会转化,社会生产力水平渐趋于当地汉族的发展水平。

  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黎族人民在海南岛这块土地上既传承了百越民族的文化,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并积累了适应当地生产生活的各种经验知识。黎族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饮食上,黎族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一日三餐。喜欢吃竹筒饭、糯米饭和酸肉,糯米可蒸着吃,也常常在年节的时候用来包粽子。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平坝、河谷台地或平缓坡地。历史上,黎族普遍居住“干栏”式遗风的建筑—船型屋。近现代以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汉族的影响,传统的居住逐渐发货所能了变化,现在船形房基本不存在。黎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主要是春节和“三月三”。

  

参考资料:

  1. 杨圣敏《中国民族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刑关英《黎族》,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

  3.图案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1949-1999)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

上一篇:
下一篇: